百度百科App作为百度旗下权威的知识聚合平台,以移动端为载体打造了一部"掌上百科全书"。这款应用不仅延续了网页版开放编辑的特色,更通过智能推荐和多媒体呈现方式,让知识获取变得生动便捷。平台现已汇聚超过1000万条词条,构建起横跨人文历史、科学技术、娱乐时尚等全领域的知识图谱,无论是查询专业术语还是了解热点人物,都能在这里找到翔实可靠的解读。
最新版本创新性地融入了视频化知识传播,通过"秒懂百科"专栏的短视频解说,将抽象概念转化为直观影像。应用还会基于用户浏览习惯智能构建兴趣社区,让知识爱好者找到同好圈层。搜索功能经过深度优化,不仅能智能联想搜索意图,还会自动保存查询记录,建立个人知识档案库。用户还能随时查看自己贡献的词条编辑进度,实现知识共创的透明化管理。
核心功能亮点
【视频化知识呈现】
颠覆传统图文模式,用60秒以内的精炼视频拆解复杂知识点,让学习过程更具沉浸感。
【热点知识导航】
实时追踪全网知识热点,精选热门词条、深度解读文章和可视化知识图谱,打造前沿知识门户。
【智能词条展示】
采用新一代LOFT视觉风格重构词条页面,通过智能排版实现权威内容与多媒体元素的有机融合。
【全链路创作管理】
升级后的个人中心支持词条编辑进度追踪、社区互动记录查询等多维数据可视化展示。
词条创建指南
需要特别说明的是,移动端暂未开放词条创建入口,用户需通过手机浏览器访问百度百科官网进行操作:
1、使用百度账号登录官网后,建议先通过关键词、别名等多元搜索确认词条是否已存在。例如搜索"VSCode"时,系统会智能关联"Visual Studio Code"等全称词条。
2、确认词条未被收录后,点击"创建词条"按钮进入引导流程,仔细阅读编辑规范说明。
3、在分类选择环节需完成二级分类定位,先选定"科学技术"等大类,再细化至"软件开发工具"等子类。
4、编辑区支持富文本排版,建议采用"定义+发展历程+功能特点"的结构化写作方式,并附上权威参考资料。
内容收录标准
1、命名规范性
优先采用大众认知度最高的名称,影视角色等虚构内容需标注作品出处,如《盗墓笔记》中的"张起灵"。
2、客观真实性
严禁编造或夸张表述,所有数据、事件需有可靠信源支撑。企业词条不得包含宣传性描述。
3、可验证性
关键信息点需标注政府网站、学术论文等权威来源,社交媒体、论坛内容不得作为主要参考。
4、结构完整性
优质词条应包含定义阐述、核心要素说明、关联知识延伸等模块,避免碎片化信息堆砌。
视频下载技巧
虽然App内未开放直接下载功能,但可通过以下方法保存秒懂视频:
1、在视频播放页点击分享按钮,选择"复制链接"获取视频地址。
2、将链接粘贴至浏览器地址栏,进入网页版播放页面。
3、长按视频画面调出控制菜单,部分浏览器会显示"下载视频"选项(注意版权合规使用)。
知识分类体系
平台采用三级分类架构,顶层包含九大知识门类:
1、地理与旅行(含城市地标、自然地理等12个子类)
2、STEM领域(涵盖数理化生等基础学科及应用技术)
3、社科教育(包含法律体系、教育机构等社会基础单元)
4、产业经济(细分至各行业龙头企业、经济术语)
5、大健康(整合运动科学、医疗知识等垂直领域)
6、人文艺术(从古典文学到当代创作的全谱系收录)
7、流行文化(追踪影视、动漫、网络热点等潮流内容)
8、视觉艺术(包含建筑设计、工艺美术等创意门类)
9、历史政治(按时间轴和地域维度梳理重大事件)
版本迭代记录
v5.3.8.1版本